北京理工大學“名師工作室”建設會議召開
發(fā)布日期:2012-11-05 閱讀次數:
供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張亞彬、崔建霞 編輯:新聞中心 段煉


11月1日上午,我校獲選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第一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工作室”建設會議在2號樓211會議室召開。我校黨委書記郭大成,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和章,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馬研部主任張紅峻以及工作室成員和兄弟院校的同仁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李和章副書記、副校長主持。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崔建霞教授介紹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工作室”的工作構想。案例教學工作室的創(chuàng)新點是教材﹢原著﹢案例“三位一體”——致力于打通教材、原著、案例之間的分離,實現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這一創(chuàng)新基于“兩個現實”:第一,教學中的2分離狀態(tài):(1)教師與原著分離;(2)案例與教材分離。第二,案例研究中經典原著缺位,欠缺深度理論解讀。工作室的具體做法就是,第一步,在案例選取上下功夫,一是遵循前沿性,實現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真切關懷;二是注重經典性,選取那些穿越歷史時空仍然給人以重大情感沖擊和深深思考的案例。第二步,以經典著作為依托對其進行深度理論解讀,體現馬克思分析某個問題的整個思維歷程,而不是斷章取義。隨后,崔建霞教授舉例具體介紹了案例前沿性與經典性的水準。

在聽取匯報之后,郭書記指出,一定要把“名師工作室”建設好,并就“名師工作室”建設提出了“4結合”的要求:
第一,要注重論從史出,注意理論和歷史兩個維度的結合。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史的理論追索、通過對世界史、中國史的研究,增加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第二,要將對經典著作的研究與對人的研究結合起來。人是最重要的,影響深遠的思想和歷史功績,往往與思想家、領袖人物的人格、胸襟、氣度、眼界密切相關,要通過對領袖人物傳略的研究,分析歷史為什么會選擇了這些人物。
第三,要注重理論研究與現實發(fā)展相結合。理論研究要與當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fā)展相結合,解決現實的問題。
第四,要將“名師工作室”建設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育人、人才的培養(yǎng)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發(fā)達國家也面臨著怎樣培養(yǎng)接班人價值觀的問題。因此,工作室的建設要有國際化視野,人文社會科學也要加強國際交流。同時,要立足于學校的育人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李和章副書記、副校長指出,工作室要加強四個方面的基本建設。首先,要與圖書館結合,建立小圖書室。其次,加強隊伍建設,要培養(yǎng)名師群體,建立名師培養(yǎng)梯隊。第三,工作室是開放性、研討性的,要和學校的黨校、團校、社團結合起來,在學生中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第四,強化教材建設,經典著作、史、案例要有機結合,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張紅峻主任就案例庫的建設及案例解讀的方式提出建議:案例建設要有獨特的視角,要研究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運用馬克思主義批判的思維方法,引領一些新的思考,從而啟迪學生。
“名師工作室”不久將在良鄉(xiāng)校區(qū)掛牌。在完成自身建設的同時,工作室還承擔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派的接收北京市青年教師到工作室研修的任務。
(審核:張紅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