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文字幕不卡在线-国产美女口爆吞精视频-成人亚洲av午夜精品-不卡av网址在线观看

北京理工大學第二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成功分離干細胞


供稿、攝影:生命學院   編輯:新聞中心 段煉

  2012年4月9日,北京理工大學第二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生命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賈星同學,在空軍總醫(yī)院成功實施造血干細胞采集,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黨員,他的所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將用于救助一位白血病患者。

  賈星同學系生命學院2009級神經(jīng)生物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原生命學院2005級06110501班本科生,于200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研進入生命學院繼續(xù)深造,2010年被評為北京理工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賈星同學于2006年參加了由生命學院組織的造血干細胞采集行動,成為一名光榮的中華骨髓庫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07年我校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俞錦聲與賈星同為生命學院2005級本科生。

  自2006年捐獻5毫升血樣后,一晃7年而過,當年的懵懂少年已經(jīng)成長為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yè)研究生,但是當年的一份承諾并未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褪去光澤,面對用“生命”救助生命的選題,賈星同學毫不猶豫的放下忙碌的就業(yè)工作,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七年前的一份承諾。賈星同學于4月4日正式入駐空軍總醫(yī)院,經(jīng)過四天動員劑注射,使血液中造血干細胞的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并最終確定4月9日、10日兩天通過外周血循環(huán)的方式進行干細胞采集,由于患者身形魁梧,干細胞用量大,因此賈星同學將比正常情況多進行一天的干細胞分離。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趙顯利和北京紅十字會黨組書記馬潤??赐Z星同學

  4月9日,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趙顯利、校長助理姚利民、校團委書記藺偉和校團委副書記肖坤一行,代表學校親自前往空軍總醫(yī)院看望正在接受干細胞采集的賈星同學。北京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馬潤海、北京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劉娜,海淀區(qū)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宋占民,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副主任梁永清也前往一同探望。

  趙顯利副校長對賈星同學的義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贊揚,對賈星同學能夠堅守一份承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救助他人,深表欽佩,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僅是對北理工精神的高度詮釋,也值得全校師生大力學習,并對于生命學院多年來積極開展立足專業(yè)特色的志愿服務和德育教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正在外地出差的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和章也通過短信方式表達了對賈星同學的慰問。北京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馬潤海從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角度出發(fā),肯定了賈星同學愛心和義舉對于造血干細胞事業(yè)的重要貢獻,并為賈星同學頒發(fā)獎牌,以表彰其成功成為中國第2720名、北京市第138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4月6日,生命學院黨政領導對賈星同學也進行了探望。


趙顯利副校長會見北京市紅會系統(tǒng)負責人,生命學院領導探望賈星同學

  在探望前,趙顯利副校長與北京市紅會領導進行了簡短的會見,趙顯利副校長感謝北京市紅十字會多年來對北京理工大學發(fā)展的支持與幫助,并簡要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基本情況,表示學校黨政高度重視和支持紅十字會工作,特別是對于造血干細胞采集、捐獻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目前已配型成功三例,成功捐獻兩例(其中一例兩次配型成功,因患者方面原因而未能采集),自2004年啟動造血干細胞采集行動以來,以生命學院為主,圍繞該志愿服務項目,形成了志愿服務、科普教育和專業(yè)引導的大學生品牌活動項目和良好教育載體。馬潤海書記對于北理工學子“一諾千金”給予高度評價,感謝北京理工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了優(yōu)秀的人才,挽救他人的生命,希望北理工能夠繼續(xù)支持紅會工作,深化合作。

        用“生命”救助生命,賈星同學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的一份承諾和愛心,展現(xiàn)了北理工學子的高尚品德,詮釋了“德以明理 學以精工”的校訓精神,希望廣大師生能夠向賈星同學學習,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份北理工人的崇高精神!

附:北京理工大學造血干細胞采集行動工作情況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在學校領導、各相關部門和校紅十字委員會的關心和支持下,積極策劃開展了“北京理工大學五年中華骨髓庫擴容計劃暨校園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血樣采集行動”。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了這一融志愿服務、科普教育和專業(yè)引導的大學生品牌志愿活動和思想教育載體。

        五年持續(xù)不斷的堅持與努力,這一抹彰顯北理人志愿精神的鮮紅,在理工大學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五年間,共有一千五百余名北理學子,用自己的“點滴生命”匯聚關愛;北理工也成為首家在校園開展造血干細胞采集的高校;2006年被北京市紅十字會授予“北京市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更為重要的是,2007年9月,北京理工大學誕生了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生命學院2005級本科生俞錦聲同學,這位北京市教工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在國家助學貸款幫助下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農村大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社會的回饋和一名學生黨員的崇高品質。

  2008年之后,伴隨著中華骨髓庫擴容工作的結束,這一品牌志愿活動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目前我校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依托校園無償獻血工作形成了常態(tài)化的工作模式。而已經(jīng)加入和正在源源不斷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北理工師生,還將繼續(xù)為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們,用北理“生命”點燃生命的希望。

造血干細胞相關知識簡介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疾病,俗稱“血癌”,是國內十大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白血病患者約為3~4人/10萬人口,小兒的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fā)病率最高,每年以至少3萬到4萬的速度增加。據(jù)調查,我國10歲以下小兒白血病的發(fā)病率為2.28人/10萬,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幸運的是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血癌”不再是不治之癥,只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白血病完全可以治愈。其中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造血干細胞移植泛指將各種來源的正常造血干細胞在患者接受超劑量化(放)療后,通過靜脈輸注移植入受體內,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細胞,通過它的移植可以重建人正常、健康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可以通過采集血樣的方式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血樣的采集只需要5~10ml血樣,通過對血樣的分析得出相關的配型數(shù)據(jù),儲存入庫,以供患者進行配型比對,配型成功后,會通知捐獻者,進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細胞分離工作。 
    
  真正需要捐獻的時,捐獻者會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血液分離的方式,在手臂處抽取50-10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種分離捐獻方式,較之以往骨髓捐獻方式的“敲骨吸髓”,可以說基本沒有任何痛苦,捐獻者只需注意靜臥休養(yǎng),就可以完成捐獻過程,并能很快的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時也給飽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帶來重生的機會。

  適合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年齡為18-45歲,健康要求如同獻血,即不能因捐獻而影響捐獻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捐獻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捐獻者必須無可經(jīng)血液傳播的傳染?。喝缫倚透窝?、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審核:周連景)